陈月兰:一段难忘的记忆配资首选炒股门户
我叫陈月兰,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,家乡在耒阳县第二区(今水东江街道办事处石梓村)。我出生于1932年9月28日,家里条件非常艰苦,但从小我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,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。
1950年,我加入了村里的民兵队,参与维护村里的治安。这一年,抗美援朝的号召传遍了整个乡村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我报名参加了耒阳的护理培训班。当时有27名女民兵一起报名,经过严格筛选,最后只有我和另外两名同伴留下来。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护理技能,比如量体温、测血压、试脉搏、消毒、注射、包扎和换药等,虽然我没有受过正规教育,基础较差,但老师非常耐心,经常利用课后时间为我补习文化课,帮助我认识了一些字。通过努力,我终于顺利完成了培训并通过了结业考试。
1951年6月,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,战火愈演愈烈,我决心把所学的护理技能带到战场,去为那些伤员提供帮助。那时,我穿上了军装,背上了大包,胸前系着红花,和其他新兵一起,在欢送仪式中与家人依依告别,满怀激动与期待。
展开剩余66%我随部队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2医院,这是一所专门接收从朝鲜战场运回的伤员的后方医院。这里的伤员大多伤势严重,生活无法自理,需要我们悉心照料。有一位伤员印象特别深刻,他是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北方小伙子,当他被送到医院时,双腿已经肿胀发黑,溢出了脓血。看着他忍痛没有呻吟,我心里充满了同情。经过紧急检查,医生决定为他截肢。手术过程非常艰难,持续了将近半天,术后他被送进了重症病房。那时,他昏迷在麻醉状态中,裤脚空空的,看到这样的场景,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半夜,他从麻醉中苏醒,疼痛让他满头大汗,他紧咬牙关不发一声。看着他痛苦的模样,我感到非常难过。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尽全力安慰他,帮助他洗脸擦手,尽可能地减轻他的痛苦。我还帮助他处理大小便,照顾他的一切起居。他在我悉心的照料下,渐渐地恢复了些许情绪,也不再抗拒我们,开始配合治疗。
这只是我在医院工作的其中一个故事。医院里的伤员们都是英勇的战士,他们为了保卫祖国,付出了巨大的牺牲。每当有伤员的衣服破了,我总是主动为他们缝补,甚至在休息时间为没有鞋穿的伤员做布鞋,大家都很感激我。伤员们还时常和我聊家乡的事情,讲述他们在战场上的经历,他们也知道我没受过教育,识字少,空闲时会教我文化知识。在他们的帮助下,我从原本只能认识八百个字,到最终能认识两千多个字。
因为工作认真,我常常抢着做最脏最累的活,积极照顾伤员,部队对我给予了高度评价,甚至多次嘉奖我。1953年,我因为表现突出,荣立了三等功一次。
同年4月,我复员回到了家乡,继续为农村的卫生事业服务。通过媒人介绍,我认识了同样参战的陈慕麟(又名陈寿群),我们很快成为了夫妻。陈慕麟出生贫困,靠做长工养活自己,15岁参加了湘南游击队,后来入朝作战,身上多处负伤。我敬佩他那份坚韧与勇敢,我们的婚后生活简单而幸福,育有两儿两女。我的丈夫于数年前去世,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。
如今,我已经89岁了,虽然岁月让我的身体日渐衰老配资首选炒股门户,但回想起年轻时的那些岁月,我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2医院里,那些伤员们和我们医护人员的身影,仿佛一切都发生在昨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